日韩黄色在线观看_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_扫一扫检查错题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琉璃收藏前景可期

0

時間:2021-04-23 09:51:33 來源:中國礦業報

      說到琉璃制品,很多人都認為是現代工藝品,然而在古代,琉璃卻可以與玉石相媲美。人立琉璃(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慎濤表示:“琉璃收藏從古就有,當時還屬于宮廷用品。盡管現在琉璃制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但琉璃藝術品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特別是一些名家作品。琉璃收藏目前還屬冷門,但琉璃的收藏及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琉璃的前世今生

琉璃是用人造水晶、玉石等為原料,采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法高溫脫蠟而成的。在古代,它是中國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寶之一,非常名貴。古時由于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在《西游記》中,沙僧就是因為打破一只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但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琉璃的原料萃取、后期加工都越來越簡單甚至可以機械化生產,琉璃制品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

盡管琉璃越來越日常化,但是制作方法仍延續最原始的古法。琉璃制作工藝流傳至今已有上千年,最為知名的當屬延續傳統的博山琉璃與皇家御用的料器。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是古法琉璃。主要代表有以博山琉璃為基礎的人立琉璃以及臺灣的琉璃工房,但二者還稍有不同。博山琉璃無論是原料提取還是后期制作都是純手工加工,而臺灣琉璃的脫蠟方法需要依靠模具。從感官上來講,博山琉璃通透性更好,色彩豐富;臺灣琉璃色彩比較單一。”趙慎濤介紹。

除了古法琉璃外,還有一種古代皇家專屬的琉璃制作工藝——料器。北京料器第七代傳承人劉星表示:“料器是將硅酸鹽及其他金屬氧化物等原料經過高溫熔化,拔成各種規格的料棍,不同的顏色是依靠制作原料中所含有的金屬離子不同而形成的。藝人用各色料棍在燈火上燒烤,待軟化后迅速捏塑而一次成型。由于料器沒有底胎,全靠藝人用各色料棍在燈火上燒烤,待軟化后用各種工具即興加工,因而也被稱做‘火中的雕塑’。”

但由于受制作原料、制作工藝以及傳承人等多方面影響,目前市場中流通的大多琉璃制品是古法琉璃制品或當代工藝品,料器非常少見。劉星表示,“料器目前全國僅有3人在制作,就是我的母親邢蘭香、我的哥哥劉宇以及我”。

老琉璃價格不俗

琉璃是中國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寶之一,但據近年來的市場走勢來看,中國明清時代的皇宮器物,如犀牛角杯、玉器和古代宮廷家具等的拍賣價一直暴漲,但古代琉璃器物的價格卻遠遠落后于其他藏品。專家指出,因為琉璃這類古代器物相較于玉石等材質更加不容易保存,而且流傳至今的數量有限,藏家并不熟悉它,從而忽視了它的收藏價值。

盡管收藏市場中鮮有人關注老琉璃制品,但是在拍賣場中,老琉璃早已成為收藏家的“寵兒”。在2007年香港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御制料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筆筒創下了6400多萬元的天價,以琉璃為代表的料器一躍成為收藏新貴。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上,一對清乾隆肅親王套料螭龍印以201萬元成交。

業內人士指出,老琉璃制作工藝復雜且難度極高,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隨著它的收藏價值逐漸被認可,因此市場上也有部分假冒產品。這類假冒產品主要以琉璃制品中最著名的蜻蜓眼為主,這類器物還要從顏色上來區別,因為古代琉璃用料顏色比較有限。

其次,在料器收藏中除了要關注器型之外,還要關注有無加入特殊工藝,像“料胎畫琺瑯”就是非常特殊的工藝。所謂“料胎畫琺瑯”,就是用琺瑯彩在玻璃胎上作畫,是清中期御用匠師們的創新之作。同時由于琉璃制品難保存,所以市場中流通的老琉璃制品很少,大多是現代工藝品仿制而成,不具有收藏價值。

當代作品亦有價值

古代琉璃制品在拍賣場上的不俗表現讓不少投資者將眼光聚焦在琉璃制品身上,可是面對現在的當代琉璃制品,很多人都困惑,這些當代琉璃制品是工藝品還是藝術品呢?

趙慎濤表示,“琉璃從原材料來講就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老師傅們都稱琉璃的原材料為水晶料,琉璃原材料是由許多玉石熔化后塑造而成的,制作工藝復雜且成品率低。此外,琉璃制品的制作過程是非常復雜和精細的,每一件成功作品的背后都熔鑄著創作者的細心和汗水。如果想做成一件品相較好的博山琉璃作品,制作者需要10年以上的功底才能完成”。

琉璃工房公關總監陳建明認為,即使是當代琉璃制品,也依舊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當代琉璃制品的收藏價值主要體現在作品的藝術性、創造力和制作大師的技法上。一位琉璃制作大師作品是否具有收藏價值并不僅憑制作者的從業年限來判斷,主要看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這些底蘊的積累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閱歷以及天賦等因素。”

與國內琉璃收藏市場不同的是,國外早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琉璃收藏群體。“早在100多年前,法國就開始流行琉璃制品收藏,且市場價值都很高。相比較而言,國內琉璃收藏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琉璃的收藏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的。因此現在也是收藏琉璃的最佳時機。”陳建明說。

微信 微博 抖音 APP
珠寶國檢
中國珠寶行業網
珠寶國檢
珠寶國檢
珠寶國檢(APP)

版權所有?國家珠寶玉石首飾檢驗集團有限公司京ICP備2024047581號-2